首页

优美足踩网

时间:2025-05-29 02:22:05 作者:广西多举措保障残疾考生平等高考权益 143名考生获“合理便利” 浏览量:21844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交出优质“半年报”

如今,新兴村生产的蔬菜,无论是脆甜的番茄还是翠绿的架豆,都在周边的消费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回报。王海平透露,下一步,新兴村将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市场,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完)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政涛:规范充电设施建设运行 消除充电安全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时代以来,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比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部分产业和技术已经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取得一定发展优势,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同时,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巨大。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我们要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既锻造长板又补齐短板,既巩固壮大现有优势又构建新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员工罢工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临时对游客关闭

“习书记给我讲了厦航成立之初以及后续发展的情况。他说,厦航的成立很不容易,走到今天,发展是比较成熟的,未来趋势也是非常好的。”刘子义回忆说,“习书记的信任与鼓舞深深打动了我,更加坚定我加入厦航的决心,将20多年的飞行技术、飞行安全管理经验更好地发挥出来。”

强冷空气来袭!气象专家解读“断崖式降温”

此前,该公司还举办拳击体验营,邀请优秀女职工和女工友代表走进专业场馆,体验竞技乐趣,过一个“热辣滚烫”的妇女节。业务标兵蓝舒莹也是第一次走进拳馆,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拳击运动的过程,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释放了压力,让我找到了掌控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我国新增7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入选总数达世界第一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